專訪普洛斯ASP:領先運營驅動轉型,以“耐力跑”提升園區ESG表現 | 媒體聚焦
發布時間:2024-06-25 新聞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
編者薦語
近期,普洛斯資產運營服務ASP發布《物流行業:園區ESG及綠色運營白皮書》,為物流園區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思路與策略。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了普洛斯ASP總裁羅澍,了解普洛斯ASP對物流園區ESG轉型的痛點洞察,以及借助系統化和數智化手段推進園區綠色運營及ESG實踐的領先經驗。
以下內容經授權發布,略有刪節:
近日,普洛斯資產運營服務ASP(下稱“普洛斯ASP”)聯合多家保險機構發布《物流行業:園區ESG及綠色運營白皮書》顯示,當前物流園區的八大管理要素——人員、車輛、貨物、設施、設備、空間、能源與環境均存在差異化的ESG運營痛點,需要物流園區采取科技化、數字化措施推進ESG轉型。
普洛斯資產運營服務ASP總裁羅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,ESG不是一個單獨的產品服務,而是需要物流園區基于一個ESG理念與框架逐步實現。
“比如一個區域若要新建物流園,在市場需求尚未明朗的情況下,如何有效做好布局規劃,建設多大體量的庫房,是否要建設坡道與宿舍樓等,這都需要物流園區根據自身的ESG發展目標,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同時落實長期可持續運營,實現業主期望的回報。”他告訴記者。今年起,普洛斯ASP上線的智慧園區ESG績效數據管理系統已在300多個普洛斯物流園區應用,所管理的ESG績效數據超過25萬條,并聯通普洛斯海納碳管理平臺,為后續物流園區減碳策略及措施制定提供相應數據支持。未來,這套系統將推廣至更多普洛斯ASP運營管理的其他業主園區。
羅澍直言,物流園區的ESG轉型征途,需要“耐力跑”——眾多物流園區需花費更多精力修煉內功,持續積累自身ESG優勢并填補原有短板,才能在這場“長跑”競賽過程最終脫穎而出。
《21世紀》:目前,極端氣候對物流園區的運營沖擊尤其受到關注,對此物流園區如何采取ESG策略有效應對這項挑戰?
羅澍:極端氣候狀況增多,的確是一個客觀現象,比如全球變暖與海平面溫度上升等。就我們的物流園區運營經歷而言,近年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比以往高出不少,比如極端高溫與強降水等,倒逼物流園區對運營管理與安全防護的要求越來越高。
數年前,普洛斯ASP已應用一整套科技化的園區運營管理體系,比如自研的氣象云預警系統,可以通過事先掌握的氣象數據,第一時間將工單下發每個物流園區,要求后者同步實施所有預防性專案。通過這個智慧化系統,所有物流園區在極端天氣來臨前已做好準備,保護園區財產和人員安全。
與此同時,物流園區還需在日常運營方面下功夫,包括強化消防演練、應急突發狀況下的預案處理演習等。
《21世紀》:近年多地政府積極投資建設物流園區,如今這些物流園區若要推進ESG轉型經營,面臨哪些挑戰?會不會給物流園區與租戶企業帶來更高的運營成本?
羅澍:據我自己的觀察,物流園區在過去10年期間發生很大變化,比如如今眾多物流園區都引入清潔能源、充電設施、屋頂光伏等,這在10年前或許是極其罕見的,但現在這些環保設備已成為新的行業標準。
與此同時,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物流園區租戶企業引入自動分揀系統、密集存儲系統與機器人技術應用,將它們作為入駐物流園區的標準配置,這在5年前也相當罕見。
這些變化,都對物流園區運營效率提升與踐行ESG理念提出新的考驗。一是多年前建造的倉庫需根據新的使用場景,重新規劃空間與設備;二是電力不足的物流園區需做好增容改造,因為自動化設施或冷鏈業務需要更多電力支持;三是物流園區需根據租戶企業業務需求,做好諸多方面的自動化升級,比如幫助租戶企業尋找合適供應商,進行倉庫二次裝修改造,把標準貨架改造成閣樓式貨架,提高生產作業效率等。
事實上,我們通過賦能眾多物流園區踐行綠色經營,發現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運營效率,部署更多新能源基礎設施(屋頂光伏、儲能、充電設施),反而能幫助物流園區與租戶企業降低運營成本,至少不會增加成本。
《21世紀》:目前,不少地方物流園區正積極通過引入ESG能力以提升資產價值,為將來通過資產出售或納入REITS實現項目退出做準備。目前,專業機構賦能這些物流園區提升ESG能力,面臨哪些挑戰?
羅澍:當前普洛斯ASP服務的外部業主客戶主要有兩類,一是大型物流綜合體,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導投資建設;二是部分企業的自建物流園區,一部分用于業務自用,一部分對外招租。
目前,這些物流園區面臨的共同ESG轉型挑戰,是他們未必是專業的物流產業開發商或運營者,在物流園區專業運營方面仍缺乏經驗。普洛斯ASP的主要做法,一是針對體量較大的物流園區項目,在后者處于策劃施工階段就提供行業經驗指導,幫助他們少走彎路。二是盡早與一些物流園區項目磋商,輸出貫穿規劃、施工、經營、維護等環節的全生命周期資產運營管理服務。
具體到ESG運營,這些物流園的需求比較具有共性,比如通過提升運營效率、改善園區車輛出入便利性等舉措降低能耗與意外事故發生幾率。盡管不同物流園區的功能、使用習慣會基于服務行業有所差異,但若將它們放入ESG運營管理的大框架中,這些需求都是相通的。目前,普洛斯ASP會根據不同物流園區不同發展階段輸出相關技術與經驗,包括智慧園區管理系統、工程管理、后期招商租賃協作等,助力他們提升ESG能力同時驅動業務發展。
《21世紀》:當前,國內物流園區的ESG績效評估標準似乎尚未統一。各方需如何努力,盡快做好這項工作?
羅澍:目前這個標準的確還未統一,但無論是行業協會還是企業均在積極推動這項標準的形成。物流產業參與者有責任與義務推動,盡快形成一個行業認可的ESG運營服務標準。
我認為,物流園區在推進ESG運營時,需將ESG考量與管理貫穿整個生態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,從投資管理到設計、采購、施工,運營、資產再開發,確保每個階段都能實現綠色管理,實現從源頭到終端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責任的和諧統一。
某種程度而言,物流園區的ESG運營,不僅涉及內部運營效率與環境友好度,還能滿足外部供應商與合作伙伴的ESG要求。在這個過程,各方需高度注意避免讓ESG管理變成“孤立的流程”,務必要讓ESG戰略與業務發展目標、運營實踐緊密結合。
這需要物流園區建立以量化ESG績效數據為核心的數字化ESG平臺。它作為統籌管理物流園區ESG績效表現的中心樞紐,能實時監控和評估其環境影響、社會責任履行及可持續發展相關治理結構的表現,支持物流園區通過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,預測環境政策變化對運營的影響,或評估不同運營策略的社會責任和環境后果。更重要的是,它能借助實時的、數據驅動的管理方式,協助物流園區及時發現潛在的ESG風險,并盡快采取優化措施。
《21世紀》:如今,越來越多地方政府與企業意識到,物流園區的資產價值提升,不僅僅取決于地段與土地價值,還需要ESG運營等綜合管理能力的助推。他們若要提升ESG運營能力,應從哪些方面入手?
羅澍:目前,國內的確存在不少老舊物流園區,造成資源錯配。比如有些物流園區設立在市中心,且相當分散,導致其運營效率不高。所以普洛斯也會配合地方政府做一些物流園區整合,例如最近在浙江,普洛斯協助當地政府將分散在當地的運輸市場整合起來,納入一個全新的高標準物流園區實施有效管理,對園區投資開發與地方政府治理而言,都是一個雙贏效果。
就賦能外部物流園區提升ESG運營能力而言,我們會在信息化、數字化系統投入更多精力。前不久,有一個物流園區完成屋頂光伏建設,當地業主在光伏并網發電后詢問該如何管理,我們建議引入一個智慧園區系統,包括智慧能耗管理模塊,可以更高效地管理整個物流園區能耗狀況。事實上,在賦能外部物流園區提升ESG運營方面,我們的案例越多,就擁有更豐富的經驗服務好更多物流園區。
如今,越來越多物流園區也注意到,要提升自身資產價值,更需要一場“耐力跑”,花費更多精力與時間練好內功逐步提升ESG運營能力,吸引更多租戶企業長期“入駐”以持續提升租金收入。原先,不少物流園區擔心自己沒有抓住稍縱即逝的業務拓展機會,現在他們都關注構建一個更具長期可持續性的穩健運營模式。
(原標題:物流園區ESG轉型遇多重挑戰 資產運營服務科技化如何“排憂解難” ,作者: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)






